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但增加细节和丰富表达,字数也尽量接近原文。
---
当年率军收复台湾的施琅,复台后第一件事便是将郑氏家族内迁时遗留下来的土地私自占为己有。如此一来,施琅及其后代每年都能从这些田产中收取丰厚的“租子”,成为他们维持奢华生活的稳定经济来源。
施琅在台湾所有的土地被称为“施侯租田园”,所收的租金被称为“施侯大租”。这笔钱由台湾当地的官方机构统一代为收取,随后由专门派遣的人员送往北京,交给施琅及其世袭子弟保管。
自1682年台湾被清廷收复起,施琅家族便开始固定收取这笔“施侯大租”,一直持续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台湾被日本占领,施家才彻底失去这笔收入。
这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有人向官府举报施琅侵占田地,但在台湾,施琅掌握重兵,实质上成为了当地的土皇帝。康熙、雍正两朝时期,对此问题基本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展开剩余86%直到乾隆年间,朝廷派官员前往台湾进行清查,但调查结果并未发现实质问题,“施侯大租”依旧每年按时送到施家手中。
施琅和他的后代能够享有这般无尽的荣华富贵,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台海关系的复杂局势。正因台湾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施琅复台功绩才得以如此被高度认可。
历史书上常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原因在于早在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孙权便率领一万多官兵前往“夷洲”开荒定居,而“夷洲”即是指今天的台湾。
后来,两岸人员交流日益频繁。现在的台湾居民大多源自福建和广东两省移民,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宋朝时期,台湾正式划归福建泉州管辖,从此成为中国版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到了17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舰队侵入台湾,强行占领了这片岛屿。
民族英雄郑成功则成功击退荷兰人,收复了台湾。他能率明军赶走侵略者,很大程度得益于其父郑芝龙建立的强大海上实力。
郑芝龙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福建泉州,年轻时随做生意的舅舅经商海上,精通多国语言,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后来建立了一支水师,甚至能直接与荷兰舰队抗衡。
施琅则是郑氏父子水师中的得力干将,年轻时追随叔叔施福在郑芝龙麾下任职。施福头脑灵活,是郑芝龙的重要谋士,而施琅则勇猛善战,叔侄二人在郑氏军队中屡立战功。
随着清军入关,明朝气数渐衰,施福建议郑芝龙投降清朝,放弃明朝阵营,施琅也赞同叔叔的主张。
但郑芝龙之子郑成功却坚定反清,誓死捍卫明朝政权。郑芝龙北上降清后,施琅也与郑成功结成敌对关系。
不久施琅在清军中遭遇不顺,辗转来到郑成功麾下效力。但他心中始终想降清,认为南明军队毫无出路。
他晚年曾对李光地言道,郑成功的海军善于水战,却不擅陆地作战,且军心不稳,迟早会被清军击败。
施琅性格骄傲,时常压迫手下。有一次他无视郑成功权威,率兵强闯郑家,捉拿并杀害曾明,这位曾明曾在厦门得罪过他。
郑成功对此大为震怒,视其为公然挑战,遂下令拘捕施琅及其弟施显和父亲施大宣。施琅逃脱,父弟却被捕。
施琅逃到安海,正犹豫去向时,郑成功派兵追杀,他走投无路,只得再度降清。
施琅二度降清激怒郑成功,后者处死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双方矛盾彻底激化。
1652年施琅第二次投降清朝,获得重用,曾领导三次对郑氏集团的战斗,虽均告失败,但清廷对他依旧信任。
康熙帝即位后,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多次派遣使节赴台谈判。此时郑成功已逝,郑经掌权,却坚持反清复明,拒绝和谈。
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继位,政权交接时局动荡。福建总督姚启圣多次上奏,称现时收复台湾良机已现。
康熙平定“三藩叛乱”后有余力,对姚启圣建议表示赞同。然朝中对出征人选意见不一。
有人推举熟悉水师的施琅为最佳人选,反对者则质疑其旧臣身份及此前三战失败。
最终康熙在姚启圣的保证下批准施琅协助出征。施琅极为骄傲,不愿受姚启圣牵制,出征初期借口风向不利迟迟不动兵。
直到康熙授予他全面指挥权,施琅才展开攻势,一举收复台湾。
平定台湾后,治理成难题。施琅最初认为岛屿远离内地,且郑氏旧部众多,管理难度极大。
康熙帝之所以远征台湾,主要为清除东南沿海骚扰,维护政权统一,并非特别看重台湾本身。
灭掉郑氏后,如何管理台湾成为朝廷难题。朝中讨论多时,施琅一开始未发表意见。
三个月后,施琅亲身体验台湾情况,认识到其战略价值,遂呈上《恭陈台湾弃留疏》,详述保留台湾的重要性。
奏折中他提出:一是台湾是中国东南海防门户,虽明朝未常驻兵力,但战略意义巨大;
二是不守台湾,郑氏残部和海上武装将以此为据,长期骚扰东南沿海;
三是荷兰人仍觊觎台湾,多次与清军商议联合消灭郑氏并分得岛屿利益;
四是台湾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不可多得的宝地。
施琅收复台湾后,曾前往郑成功墓前祭拜,肯定郑氏对台湾收复的贡献,承诺不追究郑氏余党。
但他对郑氏的宽容多为表面文章,实则将郑氏田产悉数划归己有,且对属下侵占百姓私产亦不加制止。
尽管民间不满,施琅凭借功高权重,无人敢惹。
直到乾隆年间,官方派员清查产权,要求归还民田。调查显示,涉案土地中施家名下达14250亩,占比过半。
调查并未发现明显侵占纠纷,土地继续由施家后代管理。
总体看,施琅前半生在南明与清廷间摇摆,后半生专权复台,收复后中饱私囊,似乎并无明显家国大义,所做多为私利驱动。
然而不能苛责英雄过于完美,施琅收复台湾,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将宝岛纳入中央版图。
由此,他无愧“靖海侯”封号。清廷对其宽容,正因国家统一至高无上。
现今,在美方蓄意挑拨下,台海局势日益紧张。
我国新下水的003航母被命名为“福建号”,继“辽宁号”和“山东号”之后,跳过江苏和浙江,寓意明确:国家统一将不惜动用武力维护。
---
如果需要,我还能帮你做更加口语化或者正式学术风格的改写。你觉得这样改写合适吗?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股票配资论坛资料大全-10大配资平台-股票日内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